新冠疫情似乎已離我們遠去,但病毒從未消失。近日,#新冠三陽的人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登上熱搜。同時,新冠病毒變異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趨勢,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上周將其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然而,相較于感染癥狀變輕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合并細菌感染更需要人們注意。
2019年12月29日-2020年01月31日武漢金銀潭醫(yī)院和武漢肺科醫(yī)院共納入191例新冠感染患者回顧性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是新冠感染者常見合并繼發(fā)感染的病原體。令人關(guān)注的是,新冠感染合并繼發(fā)感染死亡率較高,28例有合并繼發(fā)感染,其中27例死亡[1]。
并且在未明確病原的情況下,易出現(xiàn)抗生素濫用的情況。一項調(diào)查研究[2]對552家醫(yī)院的1099例實驗室確診新冠感染者的處方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顯示有58%使用了抗生素。另外在其它報道中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也顯示,抗生素處方率較高,但具體感染原因大多不確定。盡管抗菌藥物處方率較高,但其使用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對沒有確定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患者應用抗菌藥物;
(2)沒有盡早查明感染病原,并根據(jù)病原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jié)果選用抗菌藥物;
(3)缺乏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指征。
針對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高致死率和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呼吸道病原菌檢測具有重大意義。
一、下呼吸道病原菌流行病學
1. 死亡率高
幾十年來,下呼吸道感染一直是全球10大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也是5歲以下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3]。
2. 普遍易感
細菌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容易引發(fā)急性呼吸道感染,嚴重時會發(fā)展成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與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VAP)。
2009年至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監(jiān)控中國所有年齡段人群2009-2019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qū)W和流行病學特征,結(jié)果顯示:
(1)在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9種細菌中,排前五的依次為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血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
(2)不同年齡組的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譜:
● 在引起兒童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的9種病原體中,肺炎鏈球菌的占比最高,流血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次之。
● 在成人和老年人群體中,肺炎鏈球菌也是引起的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的病原體。
免疫力低下患者更需要監(jiān)控細菌感染,如慢阻肺急性加重,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患者更易感染細菌,且易引發(fā)并發(fā)癥。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一項研究回顧性研究4137位住院CAP患者,2966位伴有膿毒癥,1572位伴有嚴重膿毒癥;在符合指南、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前提下,早期(<8h)較延遲(>8h)治療的伴膿毒癥CAP患者院內(nèi)病死率和30天病死率低,住院時間更短。
二、常見的呼吸道病原菌診斷方法
三、使用多重核酸檢測呼吸道病原菌的四大獲益
1. 早期診斷,精準治療
· 簡便快速,彌補血常規(guī)和痰培養(yǎng)的不足
· 明確病原,檢測耐甲氧西林耐藥性,精準用藥,合理使用抗生素
2. 疾病預期,多重識別
· 明確疾病預期管理,有利于醫(yī)患溝通
· 細菌的多重感染快速精準識別,加強重癥預警
3. 排除感染,降低風險
· 排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風險
· 減少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縮短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時間,提高病床周轉(zhuǎn)率
4. 全面篩查,院感無憂
· 院內(nèi)分區(qū)管理,減少院內(nèi)交叉感染
· 符合2023年國家醫(yī)療質(zhì)量安全改進目標:提高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覆蓋率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核酸檢測百分比
四、“?!毙闹窃?旗艦多重
呼吸道病原菌多重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毛細管電泳法)【僅用于科研,不用于臨床診斷】
覆蓋包括肺炎鏈球菌,流血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內(nèi)的13種常見呼吸道病原菌,助力臨床科研,院內(nèi)感控和病原體溯源!
海爾施基因研發(fā)生產(chǎn)的呼吸道病原菌多重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毛細管電泳法)【科研試劑】采用基于一代測序平臺的毛細管電泳片段分析法,對13種常見呼吸道病原菌進行檢測。
產(chǎn)品優(yōu)勢特點
1. 廣譜
覆蓋80%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高陽性率病原菌;
2. 精準
熒光PCR-毛細管電泳法,獨特單管多重技術(shù),雙重質(zhì)控與UDG酶防污染體系確保更高準確性;
3. 快捷
2.5小時內(nèi)檢出結(jié)果,保證更高時效性。
五、參考文獻及資料
[1] Zhou F, Yu T, Du R, et al.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2020, 395:1054‐1062
[2] Guan W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9)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